观看记录
  • 我的观影记录
登录

《兰心大剧院》禁片之王与巩俐的强强联合,为何延期两年才公映?

来源:网络人气:29更新:2022-10-04 15:54:07

文/紫依

期待了两年之久,电影《兰心大剧院》还是不甘落寞地公映了。

说起来,这部电影的演职军团还是蛮有实力的。

然而,有大咖的参演,不代表诸事顺意。

该影片从拍摄完毕到公映,磕磕绊绊历经两年之久,还真算是命运多舛。

首先,它原本要作为当年11月份的金鸡电影节开幕单元,被取消放映;

原定于12月7日的国内公映,在上映当天即遭撤档;

直到2021年10月,它终于公映了。

尤其是海报的反复涂改,也在表达着导演的心情就如电影画面一般,黑白的没有色彩。

这是参加威尼斯电影节的演职人员合影,场景辉煌大气,人员个个落落大方。

再看即将这张公映的海报,黑白隐晦,目光深邃。

当然这一切的发生,不是没有缘由的,除去客观的因素之外,作为一名出色的“禁片”导演,娄烨的影片屡屡被禁是有一定道理的。

翻开他以前的作品,哪部片子能顺利地上映?

不合时宜的东西太多。

有时候,不要为了所谓的个性,就把人人皆知的东西放在太阳下晾晒,这样反而得不偿失。

有些事,你知、我知、大家知就可以了,多进一步都是错的。

《兰心大剧院》这部影片,在我看来,公映后还会和以前的作品一样,叫好不叫座。

毕竟,这算是一部小众的电影,产生两极分化已是必然。

喜欢的不吝赞誉,不喜欢的每一个眼神都是错!

可见,巩皇出手,就知有没有。

但,这部作品的立意很高,即便是专业影评人,也要反复看上几遍才能读懂。

观影时,建议观众要保持高度的集中,否则真的会看不懂,毕竟为了过审,剪辑方面确实不太流畅了。

它不被看好的原因有以下几点,请听我慢慢道来。

一、 毫无逻辑和美感的海报宣组图

请告诉我,这样的海报,您欣赏得来吗?

如果说,这是导演的故意为之,刻意用一个混乱无序的宣传画面,以期与电影内容相呼应的话,那么还真的需要较真一番。

导演首先要搞清楚,观众奔向电影院的第一目的是什么?

当然是看一部好看的电影!

但如此标新立异的海报,仅是宣传画面就吸引不了我,不仅是排版杂乱无序,字体更是随意为之。

第一印象之差,再去勉强看这部电影,那么他的观影效果,肯定是会大打折扣的。

这就如看书一样,倘若第一页没有引人入胜的地方,那么后续的章节就如同嚼蜡。

实际上,国内近几年涌出好多出色的海报设计,意境之高,堪称世界水准。

以上几副海报,是不是感觉惊艳无比,意犹未尽?

有没有立即买票观看的冲动?

一个好的海报,宣传作品对电影是有画龙点睛之效果。

娄烨如此的敷衍海报宣传,我相信,市场肯定会给他一个深刻的教训。

二、 杂乱无序的剧情穿插

仅凭名字而言,谁能想到《兰心大剧院》竟是一部谍战片。

倘若能让人一眼就能猜到结局,那将毫无悬念可言,更谈不上技巧了。

当然,故事的主线是非常重要的。

本片给人的感觉是,剧情混乱得让人看不懂。

电影讲的是,巩俐饰演的一名演员(于堇)来上海出演一部话剧,接近相关人员从而窃取情报的故事。

同时,也因为于堇名气之大,几个身份各异的人物,为了各自目的,纷纷围绕在于堇身边,引发了后续的剧情。

如此多的故事剧情,给观众带来极大的视觉和脑力负担,以致于主线都有点跑题了。

因为于堇演话剧这条线,占了电影很大的一个篇幅,这就让人疑惑起来。

于堇来上海,到底是为了窃取情报,还是为了演戏,甚至这个任务的动机是什么,都无法言明,因为她最后拿到了情报却没有发出去。

她的任务是一条主线,但被刻意的淡化。

在不同的感情纠结中,以至于获取的这个重要情报的历史事件,竟被一笔带过。

还有那个酒吧到底是什么意思?

看来要多刷几遍才能看得懂。

剧中出现的人物,都是带着双重身份的,这点电影交代得很清楚。

按理说,无论什么身份,都应该把各自的任务放在首位,但是这些人物的自身性格,却又给这部戏的剧情带来极大的困扰。

如此的颓废、迷惘,这像是一名受过训练的专业特工,应该具有的特质吗?

于堇更是如此。

为了任务,她与不同的人发生暧昧关系,这本身无可厚非,甚至是更具有特工的潜质。

这又是个什么样的逻辑和伦理关系!

还有那个白云裳,她与于堇发生了百合爱恋的故事。

按理说,这是出于任务的需要。

但事实并非如此,那她喜欢于堇,到底是逢场作戏,还是感情流露?

而且这段感情穿插得很是突兀,让人很是意外。

估计有不合时宜的内容被剪辑掉,因此,显得前后逻辑不通。

不过,擅长话剧表演的黄湘丽,在本片中表演的很是到位,将柔媚与冷艳一角演绎得入木三分。

饭店经理和于堇养父倒是符合各自特质,只是出场镜头太过频繁,让人一眼就能看懂相互之间的关系,一点神秘感都没有。

没有出乎意料的剧情转折,也使这部电影的风头再减三分。

四、颠簸的拍摄镜头及特效

整部电影的高潮部分是发生在后半段。

理应随着剧情更能引人入胜,可摇晃的镜头,晃得我头昏眼花。

导演的原意,应是加深观众的代入感和体现剧情的紧迫,当然,手持镜头也是娄烨的特色之一。

其实大可不必如此,因为我们根本不在乎。

手持和肩扛的运动摄像,不是体现剧情进展的唯一表现方式。

这倒也符合导演拍电影的习惯,一贯的不在乎故事的情节,只在意情感和氛围的表达。

可这样的效果,观众能接受得来吗?

五、 黑白的叙事影像

整部电影都是用黑白画面来展现的,这个还真是蛮大胆的。

要知道,在这个年代,敢用这个色调的电影,不是经典,就是垃圾!

导演敢这么做,肯定有自己的想法。

但也无非是想展现40年代的旧上海情景,的确我们都没有经历过那段历史,不知道该用什么色彩来定调。

黑白色调,能表达出那个时代被囚困于孤岛,不同人物的心理情感和外部大环境。

因为黑白色,既掩饰了彩色的缺陷,又能突出影像的本质。

因为,一是毫无审美可言,二是模糊的镜头,让有些画面的具体细节我们都看不清楚,就别提什么看懂了。

结语

如果单从艺术讨论的角度来看,这部电影是成功的。

黑白色调,把旧上海的伪繁华,拍得淋漓尽致,例如酒吧、街头海报、复古的剧场和饭店等。

倘若以现代人的视觉来看,这部电影就显得很另类。

如果您是一位感情细腻的人士,不妨仔细品味这部电影的内涵,还是值得一看的。

毕竟,巩俐出手,就知有没有,可惜这好片子,到底被剪辑掉多少内容了。

欢迎留言讨论。

切换深色外观
留言
回到顶部
首页
电影
剧集
动漫
综艺